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黄礼攸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源头活水

2019-01-28 08:54:0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黄礼攸 
A-A+

宋·朱熹《观书有感》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写的是半亩方塘的事,源头有水来,小塘自然清澈清新,鱼儿也会活力四射,话外之音是说多读书、读好书的用处和意义。放到艺术探索中来,源头活水则变成了艺术家自我修炼的功课和途径。习画者,时常保持一颗童心,对世界充满好奇,没有成见,没有积习,身心开放,阳光雨露、闪电鸣雷也都能接受,眼睛中的世界每天是新鲜的,艺术感受是敏锐的,内心情感是充沛丰富的,凡此种种艺术上有造诣有成就者,都深谙源头活水之道。

我认为,源头之一:师古人。清·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遇古人真迹,以我之所得,向上研求,看其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安放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必于我有出一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王原祁的表达,明确道出了师古人的意义和方法,这种意义和方法在中国绘画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油画传入中国,从引进到普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20世纪初我国的油画先驱远渡欧洲或者日本,最初目的就是学习和掌握西方科学写实的西洋画技法,来改造当时“腐朽沉沦”的中国画。20世纪初时的欧洲,正值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运动如火如荼之时,野兽派、立体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画家们一边在否定自己的传统艺术,一边将目光投向非洲艺术和东方艺术,从中寻求新的视觉启迪和艺术灵感。他们的画面随之在西方古典传统中逐步获得解放和自由:打破了一贯的焦点透视、消灭了单一光源的表现、解构了固有的三维空间,画面走向平面化、结构空间自由组合、大胆使用线条、运用鲜艳的色彩等等。西方艺术家很多艺术观念和表现技法与东方的绘画观念和视觉形式有了暗合,这让留学在外的学子们有拨云见日之感。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在东西方文化反差和碰撞中,在反复比较和远距离观察中,对自己的民族艺术有了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一大批艺术学子开始研究民族传统,努力探索中西艺术融合之路。

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学子在归国后,他们在传授西方绘画观念、方法、技巧的同时,必然会再次深刻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思考着自己和民族油画艺术的走向问题。面对泱泱五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精采纷呈的文化艺术,在那深邃幽美的美学意蕴中,自可让他们采珠择玑,各觅其途,东方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跃然心上和笔中。林风眠先生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基,对东西方艺术做过深入缜密的研究,其作为坚定的油画民族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于20世纪初他所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对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尤其向着油画写意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向前发展。

所以,学习中国文化与经典,从传统古画论及历代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思考,再转换成油画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论甚至艺术观念,实践于当代油画的写生创作中来,是让油画在中国母体中葆有青春活力并茁壮成长的有效方式。

源头二:师造化。造化为自然、为社会、为当下生活、为世界局势、为艺术家所处时代一切可感知的世界。

明·唐志契在《绘事微言,画有自然》中云: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

清·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中也谈到:前贤云:“师古人而后师造化。”古人之法是用,而造化之象是体。古人之所画皆造化,而造化之显著,无非是画。所以圣人不言《易》,而动静起居无非《易》。画师到至极之地,而行住坐卧无在非画。

从以上画论中可以看出:师古人,更多是学习古人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技巧,有各种观看,有多种方法,主要体现在“用”上;师造化,则是在师古人的基础上向自然、向生活、向社会、向这个可以感知的世界学习。“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郑板桥所谈之“活”与董棨所谈之“体”是绘画的根本,是不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真正源泉所在。

那么,如何师造化呢?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原本,是法则,“自然”为人类之始,是大千世界。向自然探究和学习各种规律,寻求世界的原本面貌,这也是艺术学习重要的功课和路径。中国古代有很多师法自然的典范,如清代画家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作品千变万化,笔墨鲜活,气韵生动,无论是章法、造型、用笔、设色都少有雷同。在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完全找不到两株一样造型的植物,一花一木、一山一石都有其独立的生命和品格。宋代范宽提出“写松万本始得其真”,范宽从师学艺后,感悟到“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的真谛,极其重视写生,长期生活在华山、终南山等名山大川之中,其穷究自然造化,山川气势尽收眼底,对景造境,对林写生,故有了《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名篇佳构。对应西方,以印象派画家为代表的透纳、修拉、西斯莱、雷诺阿、凡高、高更、塞尚等,无不都是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雨雾下与自然对话交流,从而创作出了大批惊艳全球的印象主义作品,同时也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走近自然,用写生的方式创作出众多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自徐悲鸿等将西方美术教育引入中国美术教育以来,国、油、版、雕等各专业均将写生作为必修课程,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甚至有很多艺术学子把写生作为毕生艺术创作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油画艺术,在研究吸收西方古往今来的各种风格流派包括创新实践等基础上,艺术家们更多地直面自然,寻找对中国山水、江河大地的表达,在自己的家园里,在自己脚下这块坚实的土地上升华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艺术激情。像刘海粟、李铁夫、卫天霖、吴大羽、吴冠中、董希文、罗工柳、罗尔纯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融合东西,对接古今,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鲜明东方审美意蕴的艺术佳作。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与中国的“师造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的根源在自然、在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生活中的所有点滴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和原形。并且,艺术家也只有深入生活、反思社会、放眼世界,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激发创作热情,打开创作思路,从根本上发现美、提炼美、思考美,才有可能创造美。这是动力、是激情、是源点、是几千年文化艺术创作的方法和共同选择,更是每个艺术家创作出独立于艺术之林并具有强烈时代印迹和精神品格作品的重要源泉。

在世界艺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今天,架上艺术家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创作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也意味着创作方法、手段的局限,在全球高科技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架上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和可能?如何在这浩淼的艺术海洋中不迷失自我?这是每一位从事架上艺术创作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所以,如何对接传统、对话自然、选择生活、思考社会?对世界艺术如何做出当下的思考和回应?我想,这便是源头活水的当代意义所在。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礼攸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