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黄礼攸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问道”黄礼攸作品展研讨会——贾涤非评论

2014-01-24 14:55:19 来源:
A-A+

  十年前,黄礼攸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二届油画研修班学习。形式上我们是师生关系,而出于对画画这件事儿趣味相投,私下里相互的话题就多些。特别是他毕业以后,我们常在北京我的工作室一起看看画、聊聊天,好像他从没离开过。所以我们之间更实在的一种关系是朋友。

  (一)

  对黄礼攸有一种感受很深。就是他是一个善于询问的人,而且是不断询问自己的人。他选择了《问道》二字作为自己作品展的题目,已经直接道出他个人对绘画的一种心性特征:他很关注自己与画画这件事情有一个十分自然的契合关系。

  在美院的研修期间,黄礼攸在课堂上一直画着有深厚写实功底的作品。造型上憨憨实实的,油画的色彩厚厚的暖棕色中透出谈谈的兰色和玫瑰的光彩,很耐看也很动人。而一次我到他住处的工作室,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和练习的手稿,他还拿出很厚很厚的一堆建筑风格设计图纸,津津乐道的为我讲述关于这些图纸的故事……。展览中《造房图》系列就是那个期间创作的。当时在我第一次见到这些关于《造房图》的练习和手稿时,确是让我吃惊不小,因为我无法把握和判断这些练习手稿与他的课堂作品之间内在的联系,二者之间几乎完全无关了。在其中我唯一能够感受到的是他内心充满矛盾和怀疑的折腾,同时也觉察到一种充实的热情和足够的兴趣。今天把这些《造房图》作品放到一个相对长的过程里面去体会的时候,我才发现黄礼攸能够很自然的把自己生活里很有兴趣的内容,日常最喜欢最顺手的东西,用很直接单纯的方法放进画面上,用绘画的手段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这就是礼攸在画面上的发问——寻问内心的感受世界和绘画语言沟通。

  黄礼攸绘画的询问方式是一种默默的平和气息。不革命、不运动、不急不躁的,也不排斥任何语言手段。只力求直接靠近他在自然里能够感受的内容。比如写生作品《梨后阑山》中精致的刻画梨花树枝的生长,微妙、细腻的色彩变化都十分靠近他内心的感动。相反在《冥•寂静》和《冥•野风》系列作品中,对自然山色的体验,表现的语言又有完全不同的手段和切入点。

  这次展出的作品,把黄礼攸近十年绘画成长连接了起来,我很清晰的感受到,在“问道”中,他是一个懂得问什么和怎么询问的人。

  黄礼攸曾经对我说过:画画这件事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内心中是一种慢慢的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和过程。我想也许正是他的这种看法更会接近他所问的答案。无论生活中的“道”;还是绘画中的“道”,一定不是离自己的本来越来越远。也不会离绘画的本来越来越远,而且一定在我们生活中最平常最方便、也很自在的地方。就像礼攸脸上永远乐呵呵的笑容一样。

  (二)

  另一感受:我们从他最原始的手稿中可以看到,黄礼攸的绘画不是从艺术到艺术;从绘画到绘画的。他总是坚持从自己的生活开始;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开始。这对一幅画也许太重要了。这样的开始在画面和画家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潜力,一种可以不断深入而鲜活的力量。这才是画面上实实在在的部分。而不是语言形式和手段什么的。

  (三)

  再一感受,黄礼攸最着迷的一定不是他收集到建筑图纸、宋代山水等等素材,《造房图》系列作品中,使他更兴奋的是,能够使这些手头里互不关联的形式材料,有情绪的、有感受的形成画面里面的东西。然而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反复修改的过程,涂抹之间可以有即兴的,随机的,也有理性判断形成了一个形式的转化过程。每到了这个关节上,往往礼攸会显示出异常的安静,不声不响地在画面上不断的折腾,寻找能够令他自己内心振奋的那点东西,直至找到或者接近它才可罢休。

  邓平祥老师在画展的前言中所说:何以从“当代”回到“绘画本身”。这个“绘画本身”可能就是黄礼攸一直追问的那个画画中的“道”吧?“本身”到底是什么呢?这只有黄礼攸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也是他应该感到很幸福的时候。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贾涤非

2011.11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礼攸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