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黄礼攸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关于黄礼攸的艺术

2014-01-24 14:55:18 来源:
A-A+

  我和黄礼攸是老相识了。这次借着他的展览机会,自己也回了一趟老家,有非常多的感触。刚好黄礼攸的作品,就像高岭说的,也是在表现一种家园的感觉。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感受,延着高岭的话来谈一谈。原来,我对黄礼攸的作品接触并不多,只见过他在美院读书期间做的一些材料作品,这次比较立体地看到了黄礼攸各阶段的作品,感觉非常丰富。恰好,他也把自己的作品分了两个单元来布置,即二楼一个单元、三楼一个单元,有意无意地预先做了一个区分。那么,我就以他的区分来给他的作品进行一下类比吧。

  我认为黄礼攸的作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风景;另一部分是山水。为什么要做这个区别呢?因为山水和风景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甚至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知道,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独有的一个概念,风景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它与西方认识事物的方式、哲学背景有关系。事实上,风景成为一个独立的画面,也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事情。过去,它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材料,陪衬前面的主体。后来,它独立成为风景概念,形成风景画,也是和西方人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关。西方人的认识观是镜像的,是把外在事物当作一面镜子来影射自己。这与中国人的认识方式不同,中国人认为自己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体的,即所谓天人合一。所以,这就涉及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作这样一种区别,是为了更好地接近黄礼攸的作品。我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界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回归传统,其实是通过一种西方的方式。高岭刚才提到,近几年向自己的传统靠拢几乎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潮流。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了,而是包含了一种“他者的眼睛”,实际上是拉开了距离的一种回望。这种回望最终会带来什么?现在还没有结果。但是,至少表明了这一代人,或者说这个时代的中国艺术家迫切想回家的心理,到底回得去回不去?那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黄礼攸这个由两种不同形态的作品构成的展览。前面很多先生已经说了,对黄礼攸两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充分的肯定。那么,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看呢?我觉得,这可能恰恰就是当代人的一种矛盾,而黄礼攸的展览体现了这样一种内在矛盾。二楼的风景画,尽管高岭的评价非常之高,而从画面本身来说,我也觉得这些画的确好。但是,黄礼攸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他还有一个更高的文化诉求,不是简单地通过风景去表达对象,或者说通过风景来抒发情感。除了这些东西,黄礼攸还有更高的文化诉求。贾老师刚才说了,这正是印证是不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种诉求,黄礼攸可能仅仅只是一个风景画家。之所以黄礼攸超越了风景画家,而成为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就在于他在画风景的过程中,依然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性就体现在三楼的作品中。尽管三楼的作品运用了很多传统的图象,但是,我能看到这些作品内在的矛盾性,早已经不再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向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向是内外统一的,就是说,山水作为一种形态,实际上不是对象化的,而是内化的,就像是人的肢体语言和骨骼结构。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要求写生,而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投射。实际上,就黄礼攸的这批作品而言,已经从传统意识中解放了出来。其实,中国当代艺术涉及到的传统内容,更重要的就是这种解放。也就是说,把中国传统的图式、意向借用过来,转换成与当代人的视觉心理发生关系的艺术语言,才是回到传统的意义。

  所以,在黄礼攸的这批作品中,具有很强的材料意识。他通过材料的拼贴、组装、重叠来表达当代人视觉心理,这一点是中国传统绘画里面没有的。不过,传统也不是一个死的东西,之所以成为传统,就是因为它可以不断向未来敞开。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也是一种资源,可以提供给我们丰富的可能性,如何打开这种丰富性,要比传统本身重要得多。事实上,当代中国艺术家只是把传统变成了一种假设。这种假设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很多不可解释的东西,统统放到这个假设里去,赋予传统以无限的想象。甚至我们还可以把今天的一些创造给出一种传统的解释,赋予传统更多的文化理由。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当代艺术家借用传统资源的有趣之处吧。在今天与传统之间存在一个断裂,而艺术家则可以通过想象力弥补这个断层。

  刚才说到黄礼攸作品中的矛盾性。我觉得,这种矛盾恰恰就是当代人的一种真实体现。因为我们已经彻底丧失了传统的背景。我们知道,传统中国是以天道为中心,围绕其建构起了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孝悌文化。这种文化有着自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但19世纪以后便彻底打破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家,身上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一种矛盾性,如果这个人不矛盾,可以说他就不是今天的艺术家,而是一个与今天没有关系的人。那么,从这一点来看,黄礼攸身上和作品中的矛盾性就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了。这就是当代艺术家的特征,当代艺术无处不体现了这种矛盾。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也想提示一下。前面我说到了风景与山水的区别,东西方不同。但是,它们在某一阶段也会发生交合,会走到一起来。我觉得在现代主义时期,似乎这两条路在某个交岔点上融洽了。我们能够看到现代主义之后,西方艺术走向了观念性的表达,也就是艺术越来越倾向于主观因素,如抽象画、观念艺术等等。这跟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的东西很相像。也就是说,在现代主义时期,东西方艺术在某个临界点有过交融。我一直觉得这很有意思,表明了两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切合点的,不是说东西方艺术永远不同。实际上包括当代艺术,西方很多的当代艺术家也曾受过禅宗的一些影响。当然了,西方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东西方总是会在一些交岔点上进行交融,进行对话。然后,相互转换,此消彼长。

  我觉得黄礼攸的作品也同样体现了这样两种文化。尽管它是矛盾性的,但黄礼攸却一直在试图寻找其内在的统一。我觉得,这种试图去寻找内在统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道”的过程。刚才徐虹说到“问”的意义比“道”的意义更重要,这可能就是现代以来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吧。记得尼采说过一句话:“没有真理,只有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不断去寻找人生的价值、艺术的价值,真理才能在寻觅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黄礼攸对家园的寻找,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道”。实际上,这样的一种回家意识,在今天不单只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才有,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家都有这种价值诉求。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告别家园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乡愁。这种乡愁越是在发展的背景下表现得越是强烈,它由此与发展形成一种悖论关系,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思想与创作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黄礼攸的创作脉搏应该是和整个世界当代艺术的节奏是同步的。

  最后我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可能因为这个展览是在湖南本土展出,所以黄礼攸一股脑把自己很多不同的作品全都拿出来了。我觉得,如果以后出去再做展览,最好还是先做一下区分,拿一个类型的作品出来展,可以分阶段今年展出一部分,明年再展出另外一部分。这样会给观众一个更加明确的视觉经验。不然的话,会很混乱。所以,我建议以后办个展,最好是只展一个类型,把这个类型充分展示完了之后,工作再往前推进。因为,今天的当代艺术已经职业化了,职业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会很像科学报告。也就是说,这两年完成了一个什么工作,我就向大家展示这两年的创作成果。完了以后,再过几年,又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试验,再展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子,就使得你的工作有了一个逻辑的推进过程。当很多年过去以后,我们能够从你的结果看到你的起点,也能够从你的起点判断你的结果,这是一种逻辑关系。那么,这种逻辑关系对于艺术家自己来说,就是本身的传统。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已经断裂了,才应该有更多的艺术家、文化人,从自己的探索脉络去重新建构自己的传统。只有自己的传统建构起来了,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学风,进而形成家风,再进而影响到社会文化的风气。这样,传统才能渊源流长。

杨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礼攸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